我與植物的成長日記——葡萄保果篇
“樹實戰典範,講植物故事”🧘🏻。每周一次的楊家灣學習實踐活動又開始啦,讓我們一起來“康康”這次都有哪些新鮮事吧!
時間🧑🏻🦯:2023年6月2日上午
地點🙆♀️:紅山區文鐘鎮楊家灣田園綜合體
人物👧💂🏼♂️:邢潔老師、陶新宇老師、李佳倪老師👶🏽、孫小麗老師👨🏽🔬、侯丞志老師😟、楊家灣16人學生團隊、現代農業技術22-2班學生、楊家灣負責人郭雲峰總經理。
事件😁:學習葡萄“無核保果”技能、測定《赤峰地區妮娜皇後葡萄新品種配套施肥技術研究》課題的相關數據。
葡萄保果技術科普小劇場:
藥品准備及說明🙋🏼:鏈黴素、賽苯隆、赤黴酸、吡塞菌胺。醫用鏈黴素是去葡萄核的,能使葡萄在食用的時候口感更好且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。采用賽苯隆👩🏻💻,不僅能保果🦀,還能加快細胞分裂促進果實膨大。赤黴酸、吡塞菌胺能有效預防葡萄易感染的白粉病、灰黴病及霜黴病🦸🏿♂️。
配用方法:鏈黴素一小瓶約配10斤水,我們用到了3瓶所以需要30斤水,其餘藥品依次倒入水中,每倒入水裡一種藥劑就要攪拌一次,最後稀釋五分鐘就可以使用。
施用方法:可利用空大飲料瓶👱,將底部剪掉,倒入配好的藥液,把葡萄穗整體浸泡在稀釋好的藥劑裡三秒𓀇,取出來後在抖動一下果柄多餘的藥劑🤙🏿,就完成了。
郭總為學生們講解葡萄無核保果
郭總與學生們調配藥劑
同學們動手操作葡萄保果技術
《赤峰地區妮娜皇後葡萄新品種配套施肥技術研究》課題組數據測定📊:
課題組的老師們手把手指導學生測量葡萄生長勢的各項數據🌬,如節間長度及粗度🧑🦼➡️、胸徑、葉片厚度及橫縱值、果形指數等👨🏼🦰。隨後👨👩👦👦,老師們兵分幾路,劃分學生小組,在實驗棚及對照棚中展開了測量與記錄。陶新宇老師和李佳倪老師指導學生測量葡萄胸徑數值☸️🚼,邢潔老師和孫小麗老師指導學生測量葡萄節間長度、粗度以及葉片的橫縱值,侯丞志老師指導學生測量葡萄果粒橫縱徑數值。經過老師們時刻在旁的指導🍛,同學們逐漸自己上手完成了後面的測量及記錄工作。
老師們帶領學生們進行課題數據測量
同學們親自嘗試數據的測量和記錄
老師們帶領學生們進行調研
收獲與分享:
李佳倪老師:以天地為教室,以自然為教材,讓學生在勞作中體會農事之艱辛🈂️,在耕耘中感悟成果之寶貴,通過幾次的實踐學習,我看到了學生們的成長就如同葡萄果穗一樣,從無到有,從小變大,從一開始的好奇與懵懂,到現在變成帶著期待與責任🧑🏽,學生跟隨植物的生長發育,感受成長的神奇,領悟生命的真諦🌡,這堂課,始于這裡,伴隨一生👩🏿🎤,受益一生。
杜豔玲同學🎣:葡萄管理原來這麼精細👨🏽,怪不得價格之高。葡萄的生長過程既複雜又不短暫🌥,不過有努力就有回報👠,上次來到這裡葡萄穗還和小米粒那麼大,今天他們都變成黃豆粒那麼大了🦌,看著自己精心管理的葡萄樹一天天的長大⚠️,很期待它快點成熟,不知道再過七天後它能生長成什麼樣子!
張磊同學🧑🏽🦳🚶🏻♂️➡️:沒想到今天老師還帶我們一起測量數據參與課題,這是我學農以來頭一次參與,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很好奇,我仔細的看著老師們一點一點的操作,心急的我也想親自嘗試🥬,終于輪到我動手操作的時候,還有一點小激動。好在測量過程中老師全程在旁邊指導🦻🏻,沒有出現失誤💂🏽♀️,期待通過數據測量記錄的方式,去感受葡萄的生長變化🤸🏻♂️🥊。